十九大系列微党课 答问解惑

    1.如何理解“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系统总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提炼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作为全党行动指南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八个明确”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等十四个方面。

  “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八个明确”是“十四个坚持”的理论源头和旗帜方向,“十四个坚持”是“八个明确”的实践要求,二者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们党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层面厘清“是什么”,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十四个坚持”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层面解决“怎么办”,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战略的最新概括,涵盖了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完成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根本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关键在于深刻学习领会“八个明确”的核心要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按照“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为什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强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体现了我们党对形势挑战的清醒判断,对目标任务的精准把握。

  第一,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任务决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污染防治,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关键之举。这三大攻坚战是否能够打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制约因素,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取得决胜。

  第二,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难啃的硬骨头很多。必须面对矛盾和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能有一个人掉队,不能有一个落项,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让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生活。

  第三,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我们所提出的“攻坚”都是从全局上考虑的,都是硬任务、硬指标,稍有不慎就会反弹,都需要久久为功,一刻不放松地保持定力;必须认真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始终保持经济社会繁荣稳定,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3.为什么党的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长期沿用的“思想政治建设”区分为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明确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对党的建设思路和布局的重大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点、关键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的目的在于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共同奋斗。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点、关键点,表明了党的建设的初心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动摇。二是“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最终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抓好了,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路线正确;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引领作用。三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原因都是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抓好。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从政治上建设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著成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政治氛围和坚强政治保证。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深刻内涵和明确要求,首要任务是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担当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4.为什么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明确,“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一要求也被写入党章修正案总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共产党人价值观。价值观同世界观、人生观一道,是人的思想的“总开关”,决定着思想觉悟、思想境界的高下。党员干部追求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站稳立场;反之,受到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文化的侵蚀,就会褪色变质甚至丧失党性。因此,要以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内在精神,引导全党同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党的十九大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内政治文化自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党的优良传统;真理标准大讨论激活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开始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规模巨大的拨乱反正工作。二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促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有利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正确处理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同志与同志之间的关系,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既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正心修身、正本清源。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相辅相成,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坚持不懈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才能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5.为什么党章新增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的内容? 

  新修改的党章在“党的基层组织”一章第三十三条增写了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的内容,指出发挥领导作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这是对国企党委(党组)地位功能的新规范,有利于把党的领导体现和落实到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为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国企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正是党的领导在国企的具体体现。只有国企党委(党组)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才能使国企持续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持续成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持续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这凸显了解决国企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十八大以来,巡视发现一些国企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国企党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出台《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纪检机关严肃查处了少数违法乱纪、不担当不负责的国企领导干部,约谈国企党组织负责人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总结这些重要经验,将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写入党章,有利于国企党委(党组)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坚定不移加强和改进国企党的领导。

  这是国企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国企肩负着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艰巨任务。必须发挥国企党委(党组)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从而为新时代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导航指向,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